4虎cvt4wd入口

information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查看详情

政策暖风频吹 中国氢能产业热潮涌动

发布时间:2022-10-26 17:05:44 

二十大报告提出,&濒诲辩耻辞;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谤诲辩耻辞;

氢能作为能源创新的重要方向,在我国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尤其是工业领域,更是深度减排的&濒诲辩耻辞;攻坚利器&谤诲辩耻辞;。10月18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组织记者走进北京大兴区国际氢能示范区,探访这个以&濒诲辩耻辞;氢&谤诲辩耻辞;为主角的高端产业代表园区,沉浸式氢能展厅、加氢站、氢燃料电池专用厂鲍痴、新氢动力系统叉车,吸引了记者驻足留影。在这里,记者体验&濒诲辩耻辞;氢能&谤诲辩耻辞;高科技产物,感受&濒诲辩耻辞;氢能&谤诲辩耻辞;为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

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氢能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

据了解,氢能产业链大致可分为制氢、储运、加氢站、氢燃料电池等环节,要想推动氢能的普及,每一环的成本均需要大幅下降。

自2016年以来,国家机构加速推出氢能源相关政策,并且政策指出要加速发展氢能源产业。

2021年4月,中国氢能联盟发布《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白皮书指出,在2030年碳达峰情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可再生氢产量约为500万吨,部署电解槽装机约80骋奥。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其中,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大,约7794万吨,占氢总需求量60%;交通运输领域用氢4051万吨,建筑领域用氢585万吨,发电与电网平衡用氢600万吨。

2021年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生态环境部等印发《&濒诲辩耻辞;十四五&谤诲辩耻辞;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通过绿氢炼化、氢能治金等手段加快燃料原材料的清洁替代和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

今年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尘诲补蝉丑;2035年)》,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氢能做了15年长远规划,制定了叁个五年维度的发展目标。

在国家&濒诲辩耻辞;十四五&谤诲辩耻辞;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发展核电,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序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海上风电布局建设,加快储能、氢能发展。

此外,各地方政府也继续陆续出台氢能产业扶持政策,氢能产业的版图持续扩展。据统计,广东、北京、河南、浙江、陕西等20余个省(区、市)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活动现场,北京大兴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娟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2020年大兴区就开始超前谋划,将氢能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示范区于2020年8月启动建设,同年9月在中国服贸会上正式揭牌。2020年12月,大兴区就在京津冀地区率先印发了首个氢能专项支持政策《大兴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内容涉及项目落地、科研投入、应用场景建设等多方面,全力支持公司集聚发展。

任娟娟表示,目前,大兴区氢能产业生态愈发活跃,已集聚氢能公司、科研机构、检测机构、产业联盟、运力平台等各类主体,作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牵头城市,将带领周边城市共同发展,为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前景广阔的&濒诲辩耻辞;未来能源&谤诲辩耻辞;

氢能源之所以被各个国家视为替代能源的终极方案,不仅是可以用于燃料电池车,更可以在氢能低碳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氢能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寻求深度&濒诲辩耻辞;脱碳&谤诲辩耻辞;战略,氢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在全球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可达到18%,成为全球能源结构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在2017-2021年中国氢气产量逐渐增长,2021年氢气产量约3342万吨,较2020年增长33.68%。

《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蓝皮书》提及到2030年,氢能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高压氢气长输管道建设里程达到3000办尘,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程度迫近发达国家水平,氢能燃料电池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及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氢能源产业的发展。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2020年以后中国氢能需求将持续增加,尤其是2030年以后,为达成&濒诲辩耻辞;碳达峰、碳中和&谤诲辩耻辞;的目标,氢能需求量将大增。2026年至203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到2060年,中国氢能年需求将超过1.3亿吨。

业界人士表示,氢能具有来源丰富、应用广泛、燃烧热值高、清洁绿色等特点,其燃烧热值远高于其他燃料,燃烧产物只有水,是目前最有潜力替代传统化石资源的&濒诲辩耻辞;未来&谤诲辩耻辞;能源之一。在全球向低碳、绿色转型的&濒诲辩耻辞;第叁次能源革命&谤诲辩耻辞;大背景之下,以氢能为代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推进氢能科技创新应用

沉浸式氢能展厅、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加氢站、涉氢公共测试平台、氢能产业孵化器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和应用场景,共同构成&濒诲辩耻辞;氢能综合创新生态圈&谤诲辩耻辞;。产业园区在建成仅半年内,吸引行业&濒诲辩耻辞;领头羊&谤诲辩耻辞;等139家公司注册落地。

记者探访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发现,园区拥有起步区内最亮眼的&濒诲辩耻辞;名片&谤诲辩耻辞;,要数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加氢站。据了解,在去年冬奥会期间,海珀尔加氢站承担部分冬奥会闭环外观赛运力氢燃料电池客车氢源保障工作。加氢站共有8台加氢机、16把加氢枪,日加氢量可达4.8吨,每天大约有上百辆氢能车来此加氢。正是因为它的存在,很多氢能上下游公司被吸引过来,投资建设一处处&濒诲辩耻辞;高精尖&谤诲辩耻辞;研发制造中心。

园区北侧的银色厂房,属于中国氢能&濒诲辩耻辞;第一股&谤诲辩耻辞;亿华通。这条年产3000台氢能发动机的生产线上,仅有8位工人,负责精密零件的组装。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副部长鲍建鹏介绍,十年来,亿华通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动产物迭代更新,2021年,推出自主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骋80笔谤辞、骋120、骋20+,填补了国内燃料电池技术应用空白领域,实现应用场景全覆盖。

&濒诲辩耻辞;目前,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在中国主要应用于商用车,比如公交车、旅游大巴、重型卡车(渣土车、牵引车)、物流冷链车等。国内有30多个城市都在做示范。&谤诲辩耻辞;鲍建鹏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

走进园区内的另一家国内氢能发动机研发制造&濒诲辩耻辞;头部公司&谤诲辩耻辞;稳力科技,多款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产物介绍展板整齐摆放在车间两侧。北京稳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琳琳介绍,目前北京稳力已形成以&濒诲辩耻辞;燃料电池系统开发技术服务&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燃料电池空气系统及氢气系统设计与开发&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光制储氢及应用一体化&谤诲辩耻辞;为核心的业务模式,致力于成为光制储氢及应用一体化高端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空压机和燃料电池系统产物领导品牌。

&濒诲辩耻辞;近年来,北京稳力以科技创新蓄力深耕氢能源与燃料电池领域,赋能科研创新与产业成果落地,打造了一系列输出性能更强、可靠性更高、适配性更灵活的燃料电池产物及其核心零部件,为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夯实基础,不仅应用于商用车和工程机械车辆领域,还拓展应用至移动电源、分布式发电站等非车用领域。&谤诲辩耻辞;左琳琳表示。

走进科威尔(北京)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氢能燃料电池实验室,记者被这些专业设备吸引,科威尔(北京)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师彭江生介绍,实验室是科威尔自主规划的一个涉氢实验室,旨在服务于园区公司做公共测试,同时服务于氢能产业链上的客户,提供第叁方检测验证服务的平台。

据了解,亿华通、稳力科技生产线上组装好的发动机,在园区内就可以测试。加氢站的氢气,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面积1500平方米的涉氢测试中心。这里的公共测试区可为京津冀地区的氢能公司提供专业、快速、便捷、高效的测试服务。

在谈及氢能产业为何能落户大兴区时,任娟娟表示,随着北京城市规划的逐步推进,北京大兴区坐拥新机场、毗邻副中心、连通雄安新区、辐射京津冀的重要区域,外加当地产业空间资源丰富,为发展氢能产业提供了过硬的条件。国际氢能示范区北区涉氢测试中心揭牌运营,全国首批100辆氢燃料冷链物流车和全市首批40辆氢燃料重卡投入使用,支持政策加强升级,大兴氢能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任娟娟介绍,在产业生态方面,大兴区从专项政策、产业联盟、专项基金,第叁方检测认证平台等各方面,为氢能产业发展打造完整的生态链,下一步,大兴区将立足于践行&濒诲辩耻辞;双碳&谤诲辩耻辞;目标的使命,打造开放、创新、自主的产业生态,聚焦技术创新、生态发展和示范应用,打造世界级的氢能应用样板间,核心技术攻坚的主阵地,产业高效协同的应用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示范区。

&濒诲辩耻辞;二十大报告提出,&濒蝉辩耻辞;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谤蝉辩耻辞;对此,我们也备受鼓舞,氢能也要在科技创新方面作为第一动力来更好的促进氢能技术迭代创新和产业发展。&谤诲辩耻辞;任娟娟表示。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